编者按:
热播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触动无数人的味蕾,也引发河南网友围观议论:啥能够代表河南美食?
和众家之长,兼南北特色。豫菜,包容而博大。河南人自己也说不清,舌尖上到底有多少种家乡味道。
一个月来,映象网记者走访河南多地,从村韵质朴的乡间到异国摩登都市;从百年老店到街边排挡,从流传千年的精品菜肴到寻常百姓的日常饮食……诱人美食,动人故事,挖之不尽。从5月22日起,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舌尖上的河南味》,和广大网友分享美味佳肴背后的故事,共同搜寻河南人的家乡味道,揭秘河南人专属舌尖上的密码。本期推出“舌尖上的河南味”系列报道——相逢篇。
【前言·相逢】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在任何一个地方,细心的人总能在饮食中品味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河南,亦是如此。这里不仅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沉淀的食肆,更有充满“人情味”的地道美味。家人团聚、朋友分别,每一次邂逅,都促成了相逢,因为相逢,所以人们更难忘食物的味觉,更懂得那份潜藏在舌尖上的难舍难分。
映象网讯(记者 蒋宇飞/文 段晋哲/图)5月25日,又是一个周末。下午5点半,郑耀中像往常一样,起身离开家,准备去参加晚上的聚会。
“固始人爱抱团,很认老乡。”作为一个在郑州打拼的信阳固始人,郑耀中几乎每个周末都要与老乡们相聚,这已成为他延续二十多年的习惯。
固始人聚会的方式很别致——围坐的餐桌旁,饭前先来两圈麻将,然后说着乡音,吃着家乡菜,在与故人相逢中感受着浓浓的乡情。
滑嫩清香的青嘴土鸡煲
汤汁浓亮的固始熯鹅块
餐桌聚起的都是家乡味
美食充满着人情味儿,固始菜尤为浓厚。
郑耀中说,这主要体现在家乡菜对于食材的讲究,无论是鸡肉鹅肉还是青菜萝卜,甚至是水,都要从千里之外的家乡运到郑州。
豫菜,素有“东扒西水南炖”的说法,固始菜则炖字当头。在固始饭馆,随手翻开菜单一看,便会发现里面八成以上都是汤汤水水的炖菜,其中,又以固始鸡和固始鹅最为著名。
青嘴土鸡煲,滑嫩清香,鸡肉炖制8个小时依然不散不烂;固始熯鹅块,汤汁浓亮,干净醇厚,鹅肉的鲜美有一小半化在汤汁里,其余都藏匿在骨头中,鲜美可口,回味无穷。
这两道菜,制作工艺并不复杂,皆以清炖为主,最关键的是食材要选用固始当地土鸡和白鹅,大厨只需把它们组合起来,经过炖煮,就已经原味尽出。
孙大卫,做了20年的厨师,现在是郑州市新概念固始一家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出品总监。他说,固始土鸡和白鹅肉味鲜美主要是,它们全部采用了野外放养,“吃的是草和虫,与那些圈养吃饲料的家禽不一样,当然最后做出来的颜色味道也不一样。”
因为食材难得,正宗的固始菜多是“限量版”,远离闹市,深藏闺中。除了经常光顾街头巷尾的固始饭馆,郑耀中还时常到各处寻觅暗藏美味的家庭私房菜。
“固始乡情文化很重,各有各的圈子,不少饭店都是靠朋友、老乡做起来的,他说,固始人开的家庭私房菜馆基本也是如此,但却并不以赢利为目的,就是固始人自己营造的一个空间,一个能与乡人契阔谈宴的小天地。
不同食材在涮锅中相逢
围炉而坐的厚重人情味
相逢,可以如固始人一样宁静别致,也可以是热热辣辣,火一样的喧嚣。
5月25日下午6点,天气虽然依旧炎热,但挡不住老饕们吃火锅的热情,位于郑州管城街的二力涮锅店内早已是人满为患。
二力涮锅是郑州为数不多的本地火锅之一,老式的铜锅,用的是真正的木炭,要经过厨师的点锅;汤是清水加上虾皮,为了保证羊肉的纯正口感,不再放其它调料。
因为锅是清汤,煮熟的羊肉必须配料才能真正地把肉的味道和口感提炼出来,所以蘸料成为味道的关键,芝麻酱不放盐而用韭花提咸味,出来的味道自是香醇。
蘸料秘方,老板是从不透露给外人的。
吕永,郑州二力涮锅管城街店的后厨总管,是个“有心人”,没有师傅教,他花了两年时间偷学到了秘制酱料的制作方法。
“老师傅一年要做七八十次料,因为不知道配方,我只能从每一种用完的配料瓶中获知‘实材’,一次记上一两种。”他说,酱料的配方除了常见的芝麻酱、腐乳、韭花和肉松外,还有四十多种,学习的经历也是磨砺自己耐性的过程。
涮锅店内窗边,两名中年男士对桌而饮,其中一位孙姓男士说:“第一次来是十年前的事了。”当谈起每回必点的菜,两个异口同声说道:“羔羊肉、牛肉丸和粉条。”
“吃的出来这儿的涮羊肉是清真的羔羊肉,口感鲜嫩,纯正。”孙先生一边说,一边用筷子夹起几片嫩羊肉在锅内轻轻一涮,沾酱入口,竖起了大拇指。
羊肉的鲜嫩离不开产地。吕永说,店里的羊肉都是精选豫东小山羊肉,肉质鲜嫩,不使用任何嫩肉粉,保持了羊肉原有的鲜嫩口感和营养,极是鲜香。
涮锅店自制的牛肉丸,取自周口上等黄牛肉和少许羊肉。“俺店的丸子比传统的丸子耐煮,个大,在滚水里上下翻腾,颜色一变就可以入口,牛肉里面掺少许羊肉,美味营养丰富,而且口感不腻,自是大家的最爱。”吕永介绍。
禹州盛产红薯粉条,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涮锅店选用的禹州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
豫东羊肉、周口牛肉、禹州粉条……涮锅店老哥俩一边品着各地食材碰撞产生的美味,一边闲唠着家常,涮锅店成了装满他们回忆的“老地方”。
口感热香鲜嫩而倍受食客欢迎的小虎炒凉粉
为“有缘人”奉上美味传奇
同样热辣的,还有距离郑州70公里之外的九朝古都开封。晚上7点,天还没黑,古城夜市就开始热闹了。
开封人的生活跟夜市是分不开的,朋友、同事下班后相约逛夜市是最平常不过的,这儿的夜市大且多,鼓楼、相国寺、西司……夜市遍布城中,人流涌动、摊位密集,刚一到来的外地食客,就会被热闹的场面所感染。
炒凉粉,开封夜市小吃的代表之一,虽说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因口感热香鲜嫩而倍受食客欢迎。
在鼓楼夜市,密密麻麻的小摊加起来有上百家。在老板娘响亮的吆喝声中,“小虎炒凉粉”摊前围满了顾客。出一锅凉粉需要七八分钟,如果排队的客人多,有时候就得等上半个小时。
大锅台上,伴着腾腾的热气,晶莹剔透的凉粉和着浓浓的酱汁,滋滋冒响,凉粉块切的大且薄,炒得焦,一口咬下去,就能听到酥脆的声音,肚子里的馋虫一下子就能被勾出来。
来自周口的张静和同事一行七人上午在郑州办完公事,下午决定来趟开封,吃完夜市再回家。
“下午在清明上河园逛的时候,就听说他家的炒凉粉好吃,今天晚上特地来尝尝。”待炒凉粉上桌后,七个人迫不及待地一口烧饼,一口炒凉粉,不亦乐乎。
小小的凉粉摊为什么这么火?炒得焦、焖得透、酱好吃是食客们的回答。
凉粉摊的老板娘说,是因为用料、选料凝聚了家里几代人的心血,“小摊虽不起眼,但不算老一辈,光是我们两口掌勺到现在,都已经有22年了。”
凉粉好吃,选芡打粉最是关键,产地品质也有讲究。杞县的红著芡,炒出来的凉粉劲道,不可或缺;店主采用西瓜酱作主要调料,而酱,则是老板娘去年就晒好的。
“每年七月阳光最好时,将备好黄豆、大料、豆豉等当月封罐晾晒,两个月后起出,酱香味浓。”老板娘介绍。
摊位虽小,生意好的时候,“小虎炒凉粉”一晚上也能卖出去400多碗。鼓楼夜市,以外地食客居多。“光顾的都是有缘人,俺们摊主就想把食物做好,让顾客满意,让大家对咱开封有个好印象。”店主希望通过一碗炒凉粉,加深食客对整个城市的印象。
除了炒凉粉,开封夜市里还有汤鲜鱼嫩的黄焖鱼、汤味醇厚的羊双肠、酥松适口的花生糕、外焦里嫩的玫瑰糖糕……各色品种应有尽有,洋洋大观,总会有那么一种特色小吃与食客们产生缘分,让人驻足品尝,相见恨晚。
【结束语】
食物的相逢,人的聚散离合,总要具体到餐桌上。一周的忙碌,郑耀中最期待的便是周末能与老友们再聚,家乡菜寄托着他们这群人的乡情;偷师成功的吕永,在后厨细心地准备着来自各方的食材,希望给顾客带来好的口感;“小虎炒凉粉”像往常一样,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为这些陌生的“有缘人”奉上美味传奇。
享不尽的河南音,吃不尽的河南味......
(河南热线:小编)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