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在山东潍坊市教育局的办公室内(2013年11月26日摄)。 “与其坐等红头文件,不如认准了先干起来再说,说不定就干成红头文件了!”说这话的,是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对于张国华来说,这不是豪言壮语。改革11年,以基层实践倒逼顶层设计,张国华带领的潍坊教育改革经验被写进多份教育系统指导性文件。
马胜利在河北石家庄家中(2013年11月8日摄)。 1984年,马胜利把大红纸写就的承包申请贴到石家庄造纸厂门口,成为个人承包国有企业全国第一人。
鲁贵卿在湖南长沙河西交通枢纽工程项目工地(2013年11月12日摄)。他是一个高大魁梧的北方汉子,曾经的军旅生涯至今让他身上有几分“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气概。 他带领的老国企中建五局,背负沉重包袱在市场经济中拼杀,转型、重建并再创辉煌业绩,被企业管理界称为“中建五局现象”。
王有德在宁夏毛乌素沙漠边缘(2013年11月19日摄)。 不断吞噬良田的沙漠,不断要求从林场调走的职工…… 1985年春天,当王有德就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白芨滩林场副场长时,横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两道难题。不改革怎么行?他实在是被风沙吹怕了,也穷怕了。 “我就干了两件事:让沙丘绿起来,让职工富起来。”王有德指着滚滚绿浪和掩映林间的红顶小楼说。 1978——2013。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是一段以“改革”命名的光辉岁月。回望35年改革历程,宛如仰望群星璀璨的苍穹。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无数搏击改革浪潮的中国人,共同书写了一部震撼世界的英雄史诗。今天,中华民族站上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新高度,我们重访改革时代风云人物,重温他们的人生传奇与心路历程,重寻中国改革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精神逻辑,在感动中品味,在领悟中沉思。改革,已经从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启航。愿改革英雄的精神财富烛照当下,启示未来。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顾欣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办公室内(2013年11月12日摄)。舞台上,他是聚光灯照亮的男高音歌唱家;舞台下,他不愿坐在历史的观众席上,自己操起了改革的手术刀。 57岁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任董事长顾欣头发渐白,清朗儒雅。谈到自己,他直率地用“矛盾”来形容:“作为艺术家,我非常感性激情;作为管理者和改革者,则非常理性。”
侯为贵在深圳中兴通讯研发大楼的展厅内(2013年12月13日摄)。 2012年,改革老将侯为贵遇到了新问题。他创始并掌舵28年的全球通讯设备巨头——中兴通讯遭遇了史上首次亏损,亏损额28亿元。 “经营策略过于激进,也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容清癯、身材瘦削的侯为贵并不讳言失误,但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全部,“还有一个严峻挑战——移动互联网的冲击。” 面对中兴创立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产业大势转向,72岁的侯为贵果断启动“二次革命”,向终端消费者市场转型,创新技术和服务,争夺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董明珠在广东珠海格力集团总部的展示厅内(2013年10月31日摄)。红色披肩,白色套裙,一头利索的短发,微笑中透着智慧——这是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谈起成功秘诀,这位勇立改革潮头的女强人却说出“吃亏”二字。她说,改革带来机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机遇。过去的35年,格力和她本人证明了一件事:在改革大潮中做好,不仅要把自己当成改革的“主角”奋勇前行,还得有点“吃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