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七区永安街和庆丰街口,去年年底,襄县的刘梦华、刘孔华兄弟在这里开了一家杂粮馒头店。今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八),兄弟俩看到环卫工加班加点扫雪铲冰的新闻后颇为感动,次日便挂出招牌——“环卫工凭工作证可以免费领馒头”。一时间,门前排起领馒头的长龙,领者以附近的环卫工为多。3月10日,《郑州晚报》作了报道。
昨日,郑州晚报记者了解到,馒头店几天前把爱心招牌摘了,“爱心馒头”不送了,这是怎么回事?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实习生 赵龙翱 文/图
一次吵架后,老板娘气哭了
说起这件事,刘梦华的情绪明显有点低落,少了以前的“豪言壮语”。
“停止为环卫工免费送馒头,因为一次吵架。”他说,3月24日中午,环卫工照例排长队领馒头,有3个人已经不再是环卫工也来领馒头(经环卫公司确认,他们已经退出了环卫工队伍,但工作证没有退还)。当天负责发馒头的是刘梦华的妻子李女士,她没让那3个人领馒头,双方吵起来。其中一人指责李女士:“免费馒头是公司送给的福利,公司每个月给你们有费用,为啥不能领?”
“当时吵得非常凶,几乎打起来。那天我老婆气哭了,一气之下,宣布以后不再送馒头了。”刘梦华说,“太伤人了!”
据李女士说,环卫公司3月20日裁过一次员,公司信息员将已不是环卫工的名单告知了馒头店。24日中午,她依照名单,查出孟某、邵某、邱某3人已经离职,但仍拿着工作证来免费领馒头。“我想不明白,自己掏钱做好事,为啥还得挨骂?”李女士委屈得眼泪直打转。
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也是个原因
刘梦华拿出账本,免费送馒头的内容密密麻麻记了30多页,逐笔登记着日期、领馒头人的姓名、所领馒头的数量。
“从2月9日到3月24日,馒头店共送出馒头16763个,平均每天送出400个,按每个0.8元的标价,折合13400多元。”刘梦华说。
老板娘李女士宣布不再免费给环卫工送馒头后,刘氏兄弟没有反对。
刘梦华坦言,一是成本压力太大,二是有些人把这种爱心看成想当然的福利,让他们的爱心受到了伤害,这是他们不再送馒头的原因。
刘氏兄弟的小店生意不错,每天能售出馒头1600个左右,每月营业额36000多元,刨去3名工人工资、房租、杂粮、面粉等成本,利润所剩无几。
爱心的是是非非
刘梦华说,自己接济环卫工的初衷是朴素的,但没想到“会闹出这么多是非”。
“最早是全天候(送馒头),随后改成每天上午8点至12点。环卫公司领导检查工作时发现个别环卫工不在岗,来排队领馒头,公司与我们沟通后,免费送的时间改为每天中午11点半到1点环卫工交接班的时间。”刘梦华说。
时间缩短后,个别环卫工有些不满,同时也增加了馒头店的工作负荷。刚开始小店每天为每个环卫工免费送5个馒头,坚持了10多天后,便感觉吃不消,不得不改成3个。
馒头店工人师傅说,中午是馒头店生意最冷清的时间段,他们还要蒸馒头、送馒头,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晚上8点,马不停蹄,别说睡午觉,有时候午饭都耽误了。
最让刘氏兄弟难以接受的,是环卫工渐渐流传出一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刘氏兄弟之所以免费送馒头,是因为这笔钱环卫公司提前支付了。“有的环卫工排到跟前说不要馒头,直接要求按每个退8毛钱,让我给他两块四。”李女士说,“这样的怪话,太让人伤心了。”
大多数环卫工
理解他们
在庆丰街上,郑州晚报记者遇到一名环卫工,他新换的黄马甲背后印有“杨帆环卫”字样。
“3月28号,俺才换上‘杨帆环卫’工作服。”环卫工曾师傅说,她们本来属于二七环卫六公司,3月20日左右,公司对京广路、政通路等路段的工人进行分流,部分环卫工人划归个人承包的环卫公司,分流工作持续了7天,“那段时间,馒头店按照六公司提供的名单,只给公司的环卫工发,不是公司的不发,后来闹起来了,人家干脆就不送了”。
曾师傅说,她们也能理解馒头店的做法,“他们这个店能送馒头,哪怕一个,也说明人家心里装着咱们,谢谢他们了”。公司给馒头店付过钱的说法,她也是“听别人说的”。
“环卫工流动性大,人多嘴杂,素质不等。”环卫工王师傅说,“送不送人家说了算,我觉得,送不送都不能让人家落埋怨。”
环卫工马师傅说,对不再免费送馒头的做法,其实大多数环卫工理解,“说怪话的人,都是不明事理的”,“都不容易”,“理解万岁吧”。
他们的爱心
还能续上气吗?
“勿以善小而不为,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食品,哪怕只是价值几毛钱的馒头,因为‘和’进了爱心,就是积德行善,值得点赞。可献爱心绝非仅凭一时热情和冲动,爱心的畅通持久传递,同样需要量力而行以及可操作的制度设计。”社会活动家崔晟先生说。
“最初考虑得太简单,活动时间长了难免出现问题。”总结免费送馒头44天的经验和教训,刘梦华也作了反思,爱心活动他们以后还会搞,但绝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不计成本地“意气用事”。“大范围、长时间的活动太消耗人力物力,我们可以缩小范围,蒸好了直接送给孤儿院、敬老院,或者在环卫工的节日搞一两天的免费派送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