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热线—与您一同分享市县动态】
“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一直以来,地下管网的混乱、破败都是一个城市的阵痛,雨水漫城、不停挖沟、停水停电、交通拥堵等很多“城市病”都是由这看不见的地下管网带来的。
究竟该如何保证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安全畅通?如今,一场“地下管网革命”正在郑州悄然进行,我们愿用笔记录下这一进程,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探讨。
“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十多年前,这句调侃之语就在郑州市民中间广为传播。十多年过去了,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这种现象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地下管线的管理究竟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怪象】
多个部门重复破路施工
“陇海路高架桥工程,路两边基本上天天都在挖沟,填好了挖,挖好了填,然后再挖……”7月2日,家住郑州市陇海路铁道家园小区的刘先生说,早在郑州市陇海路高架桥工程开始之前,一些管线部门就开始挖沟,伴随着该工程的全面开工,路两侧的挖沟现象就没有停歇过,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挖沟的并不是一个部门,而是多个管线部门,如雨污水、自来水、燃气、暖气……
据了解,这些前来挖沟的部门,都是为了配合市政建设,对所属的地下管线进行迁移。“这么多管线所属部门,这个部门挖了之后填好,另一个部门接着挖,这让我很不理解,难道就不能统一一下?”刘先生很纳闷儿。
据悉,每一项重大市政工程都有工程指挥部,各个管线部门正是根据工程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依次进场迁改所属管线。
【现实】
20多种管线“自建自管”
如今,在省会郑州的三环内,只要你走上街头,就很容易看到路边施工的场景。
“路没有修好的时候,好像也没有啥事儿。而路一修好,就陆陆续续有其他市政部门来挖沟。十几年前,大家经常说,‘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看并没有啥变化。”采访中,有市民认为,“天天挖沟”说明郑州在市政建设上管理混乱,缺乏统一调度和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
据悉,目前郑州市的地下管线系统非常复杂,共有八大类二十多种管线,涉及三十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也就是说,目前的地下管道、线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自己建设自己管理,多种管线交叉,信息不透明,频繁挖沟的同时,还带来不少安全事故。
【无奈】
供水管道一年被挖断355次
采访中,郑州自来水、电力、热力、燃气、暖气、雨污水甚至通信、光纤等部门的负责人均表示,如此多的管线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因此,遇到重大工程,都是分头施工,而他们也并不愿意干这些“费时费力还挨市民骂”的破路改迁工程。
“其实,我们自己也是受害者。”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管网处副主任李继说,除了配合市政建设进行必要的改迁管道之外,自来水管道被挖断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十分惊人。像2010年就发生了355起,平均下来,几乎每天一起。2011年114起,2012年68起。
管线被挖断的恶性事故,在热力、天然气、电力等部门也屡屡发生。事故一出,他们就要赶赴现场开挖路面,进行抢修。
【分析】
地下管线信息不透明是主因
根据《郑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施工造成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通知城市公共供水企业修复,修复费用及造成的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事实上,很多事故发生后,施工方并没有及时告知,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则直接逃离现场。
而根据《条例》相关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可能涉及自来水管道的,应该提前告知自来水公司。但大多数时候,施工单位并未通知自来水公司,自来水公司获知信息主要依靠自己的巡线员。
“前几天,我们在经开区举行了天然气管道被意外挖断实战演习,就是为了应对天然气管道屡屡被挖断的情况。”郑州华润燃气公司管网运行部专家杜科理说,他们共有四个管线所,每个管线所都有专门的巡线队,如果发现有其他部门施工,就会及时告知施工方地下管道的情况,对施工方进行提醒,但这些提醒有时并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对于管线屡屡被挖断的原因,水电气暖等部门的负责人说,除了误伤之外,不少施工方对地下管线构成不太了解,结果,大型机械一上马,管道就被挖断了。而他们抢修时,也不明白地下管线构成,还要分别给多个相关管线部门打电话,询问管线情况。
采访中,多个管线部门的负责人均表示,早在两年前,他们就配合郑州市绘制地下管线3D地图,如果这张图绘制好了,对他们今后的施工、抢修必定大有帮助。
延伸阅读:近年来郑州频发“挖沟事故”
6月27日,一辆拉面粉的货车驶过郑州建新街时,路面突然塌陷,出现约2平方米的大坑。
市政部门查找路面塌陷原因发现,由于附近一工地下设电力顶管,导致地下污水管道破裂,污水渗到管道外,冲刷泥土形成空洞,再加上重物碾压出现道路塌陷。
事实上,郑州近年来曾发生多起路面塌陷。2013年4月,陇海路与货站北街交叉口西南角,慢车道与快车道中间的一片路面塌陷,形成一个面积8平方米左右的大坑。
2014年1月,陇海路与昆仑路交叉口附近,人行道路基被掏空,路面下形成的巨型大坑,足够容纳一辆中巴车。记者梳理发现,发生路面塌陷、雨涝、爆管、燃气泄漏等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给出的调查原因多与地下管线有关。(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赵丹)
(河南热线 小编)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