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最美的季节,一位传奇老人的一生,永远定格在这美丽的一刻。4月7日9时40分,刘应启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104岁。他走了,他的英雄传奇依然还在;他走了,他的长征精神不灭,正直无私不朽。
□东方今报特派扬州记者 张英/文 张晓冬/图
【名片】
刘应启,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
前半生戎马倥偬,经历大小战斗150多次。
离休后,他写下100万字的读书笔记,到各地作报告1000余场次。
他走访贫困群众,资助失学儿童,百岁高龄的他仍参加志愿服务。
在人们眼中,百岁老红军刘应启一生都在“长征”。
悲痛西屏山 告别老红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月9日凌晨(农历三月初十),因为一位河南籍老红军的辞世,东方今报记者赶赴扬州。
8日晚11时48分,东方今报记者乘坐D308次列车,抵达南京,而后租车赶往扬州。郑州到扬州的直达列车会错过刘应启老人的遗体告别会,之所以赶得匆忙,只为给老人带去一丝家乡人的安慰。
“那天的云儿是否已料到,所以脚步才轻巧。”清晨6点半的扬州城,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中,影影绰绰,云儿似乎也知道,刘老已到天国去了。
西屏山殡仪馆,在古城扬州的西北角。刘应启老人的灵堂早已布置好,“戎马一生淡泊名利存风范,南征北战红军精神励后生”的挽联,在“月亮城”(扬州别称月亮城)的清晨,引无数人忧伤。
都来!都来!送刘老最后一程
遗体告别会就设在正和厅,9点正式开始。还不到8点,这里已聚满了吊唁的人群。先是穿军装的人来了,而后穿校服的人来了,各级领导、家属、亲友、前来吊唁的市民,络绎不绝。
遗体告别会布置得非常简单,但显然规格不低。江苏省军区副政委、扬州市市委书记、扬州市市长、扬州市政协主席全部到场,还有南京军区、扬州军分区、南通军分区等地的领导,包括刘应启老人的“家乡人”——信阳商城县县长周刚也从河南赶来吊唁。
向刘应启老人默哀、简短回顾老人一生、各界人士分别致敬……遗体告别会朴素简短,短短30分钟就结束了。这也符合老人生前的遗愿。
在他还能说话时,身边的侄孙劝过他:“老家有个红军墓园,将来你也回老家吧,叶落归根。”但刘老说:“不行,这样会给老家人添麻烦。如果能把骨灰撒向全国各地去,就好了。”后来,刘老一想,这样也麻烦,便改了主意,“人总有一死,还是一切从简。”
【语录】
★我这辈子最自豪的是认真履行了入党誓言。
★一个人不学习,理想信念就会淡化,大脑思维就会僵化,思想行动就会退化。打仗时不学习,就会跑错阵地,就会打错枪;工作中不学习,就会思路不清,就会出乱子;离休后不学习,就会犯迷糊,就会老年痴呆。
★我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刘应启,第二个叫“党社军”,共产党的“党”,社会主义的“社”,人民军队的“军”。
人生价值 自此盖棺论定
遗体告别会上,刘应启生前的老同事、老战友来了很多,83岁老人闫来厚就是其中一位。
他和刘老相识50年,参加过解放战争,后来一起工作了15年。离休之前,闫来厚是扬州市委原常委、扬州军分区原政委。
“刘应启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至此他的人生价值,可以盖棺论定。”这是闫来厚对老战友的评价。
闫来厚说,刘老是个正直无私的人。从一件事上就能体现出来。刘老的大儿子,当年就在闫来厚的团里当兵,可刘老劝儿子把提干的机会让给别人,别人对这件事很不理解。可刘老说,让他到部队锻炼,就是让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一定就要当干部。
生命虽逝 樱花盛开
直到2012年之前,刘老的身体一直很好,作息规律,注重锻炼。虽然已过百岁,可他总觉得没活够,还有很多事要做。
去年9月26日,他锻炼时不慎摔倒,股骨颈粉碎性骨折,做了手术,还破了一个纪录——103岁、置换关节年龄最长者。
当时他说,一定要活过2014年,他无限留恋这个世界,他要作报告,他要资助困难群众,他要回老家植树。他爱树爱花爱生命。“8年前,他在门前栽下4棵樱花。他说,有一天,他走了,别人可以来欣赏他种下的樱花。”大儿媳夏晓秋记忆。
临近春节,刘老回到家中。“总显得体力不支,吃饭很少。”夏晓秋说,春节后,他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饭咽不下去。其实,那时候,刘老的肺部已经感染。“平时,他不爱体检,怕浪费国家的钱。所以,不知道肺部有问题。”
刘老被重新送回医院,开始靠鼻注营养液维持生命。半个月前,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清明节前一天,刘老的心脏骤停两分钟。后经复苏抢救,有了心跳。4月7日上午9时40分,心脏再次骤停,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醒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