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 城市 > 平顶山热线

七旬医生山村坚守41年 全村人健康状况了如指掌

河南热线 时间:2014-01-20 20:25:05

来源:东方今报
阅读:

张庆元为村民拿药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 卢芳伟 苏小萌/文图

鲁山县背孜乡九峰山东山村,70岁的村医张庆元,41年如一日坚守大山,靠着双腿走遍大山深处的每一户人家。41年来,不管春夏秋冬还是凌晨黑夜,只要村民们有需要,张庆元就会提起自己的医用布袋第一时间赶到。

如今,早已退休的张庆元仍然坚持为村民们看病,“我也想闲下来安度晚年,但我做不到。一来,为乡亲们服务了这么多年,习惯了;二来,我要是不干了,这附近就没有医生了,他们病了咋办?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做一辈子村医。”

年少时的梦想:

在村里开个卫生所

2014年1月10日,东方今报平漯新闻周刊记者在鲁山县背孜乡东山村卫生所内见到今年已经70岁的张庆元。两个药架子、两张桌子、三张病床和村里每家每户的健康档案,就是卫生所的全部“家当”。

由于家庭困难,初中没毕业张庆元便辍学了。刚辍学那会儿,正赶上镇卫生所的医生来给村民们打防疫针,张庆元便跟着医生们跑前跑后帮忙,一来二去竟然对医学知识产生了兴趣。考虑到镇里的医生每次来给村民们打防疫针要走很远的山路,加上村民们看病难,那时的张庆元就有了“当医生,在村里开卫生所”的念头。带着这个念想,1969年,他到鲁山县卫校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归来后,他把开卫生所的想法告诉村里领导并得到认可,紧接着他就全心投入到卫生所的筹备中。

建立卫生所首先得有房子,张庆元自家的条件就困难,更别提腾出来房子了。这个时候村里领导告诉他,村里决定把一个公共羊圈腾出来,拾掇一下当成卫生所。有了地方接下来就是药物的准备,张庆元觉得自身的医学知识太浅薄,他一方面四处找医书钻研,并亲自上山采集中草药,另一方面又及时把采回的中草药拿到镇上卫生所和医生们一起研究。这样的循环,张庆元坚持了两年,也筹备到足够的中药材,村里又专门拿出700元钱让他购进一些西药和卫生所需要用的设施。

“村民咋方便咱就咋办”

1972年4月,张庆元的卫生所正式建立起来,由于卫生所内只有他一个人,考虑到人手不够,村里又专门为他找了一位帮忙的人。卫生所是建立起来了,东山村的村民看病方便了,但东山村所属的12个自然村分布在山里的各个地方,一些老年人看病来回跑一趟,要翻过很多山头,加之老年人的腿脚也不方便,张庆元思前想后,为了不让更多的老人走山路来回折腾,决定为路远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

卫生所成立后,张庆元每个月的工资有2元钱。他每个月除了上山采中草药外,还要到镇上进些西药,有时候每个月进药时钱不够就把工资垫上,因为没钱进药张庆元还曾多次向家里要钱,“家里人清楚村里人看病都指望我,我去进药时只要没钱家里就会补贴我”。

1980年,卫生所内帮忙的人因故去世,卫生所剩下了张庆元一个人,“村里也有学医的人,但他们走出大山后都不愿回来”。为了把卫生所支撑下去,也为了能给村民们治愈更多的疾病,张庆元只要有时间便拿起医书潜心钻研。

张庆元的卫生所先后搬了几个地方,2000年,村里的小学重修,在和学校领导、村干部商量之后,决定在校园里腾出来三间房子作为卫生所。卫生所有了足够的空间后,张庆元把其中的一间腾出来作为病房,病房内放置了三张小床,“床是我自己做的,被褥都是我家里人自己弄的”。张庆元告诉记者,远地方的村民看病来回走山路折腾,准备几张床可以让他们有个歇脚的地方,现在他的家里是村里的“第二个卫生所”,“有时候半夜会突然接到村民的电话,家里就得备着各种药。”

全村人的健康状况都在他脑子里

从卫生所建起至今的41年里,张庆元跑遍了大山里的每家每户,并为全村600多人逐一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家一个档案袋,村里老人谁犯了老毛病,只要提起名字张庆元便清楚地知道老人患有什么病。采访中,记者在卫生所的一间屋子里,看到了整齐摆放的村民健康档案。除了对村民的健康档案进行整理外,张庆元还把村里老年人的病情都做了归类,“这些村民是患有高血压的,这些是患有糖尿病的……”

采访当天,恰逢张庆元去给一位村民看病,记者便跟随他一同前往。由于这位村民住得比较远,走路要一个多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庆元选择骑电动三轮车去。张庆元告诉记者,他不会骑自行车,以前去给村民们看病不管多远都是走路,2007年的时候生活条件稍微好一点,他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前年骑着三轮车去给人看病时,因为路不好,车翻到沟里了,脚上缝了十几针。不过现在的路大多修好了。”

张庆元要给住在六里地外的一位老病号输液,他从家里准备好输液用的药,之后便骑着三轮车出发了。曲折的山路上,不少路段坑坑洼洼,让一直徒步跟在后面的记者替张庆元担心。走走停停,最终花了40多分钟,才到了那位村民的家里。

一进门,张庆元开口就问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这是位快90岁的老人,因血管硬化、头晕加上胃不好一直卧床,张庆元洗了洗手,熟练地给老人把针扎上,“老人要连着输几天液,我这几天都得往这跑。”

采访中,村民们告诉记者,张庆元有好几次去给村民看病时,看到生病的村民没人照顾,他便亲自煎药、做饭伺候病人,“张大夫真是好人啊,啥时候有病打一个电话就来了,刮风下雨,没白天没黑夜的。”

“我想一直干下去”

从医41年的张庆元对医学有着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他还经常拿起医书学习。

采访中,记者得知,他的儿子和女儿上大学后也都选择了医学专业,儿子在外地开了家诊所,女儿在乡里的卫生所工作。自从村民们办理了新农合后,张庆元又买了台电脑和刷卡机,山里连不上网线,他就把电脑和刷卡机放到乡里的女儿家,每次去乡里进药时就拿着村民们的医保卡到女儿家刷卡登记。

2012年,张庆元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卫生所没有医生接替,他便坚持干了下来。

张庆元告诉记者,从卫生所建立至今,他曾因医学知识不健全,好几次想过要放弃,但一想到自己不干了,卫生所可能就关门了,最终坚持了下来。

张庆元说,只要他还能走动就会一直坚持干下去,“如今,我已经70岁了,我担心再等几年干不动的时候,卫生所没有其他医生来,这些乡亲咋办?”


网友评论

关于河南热线|服务条款|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商合作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热线 中文域名:河南热线.cn

豫ICP备13019708号-3 经营性网站备案:201311130000007971 郑公安网备:41010502000017

郑公备:410105020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