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 河南 > 新锐时评

李君如:2020年的中国改革纲领

河南热线 时间:2013-12-26 19:27:48

来源:人民网
阅读: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标志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踏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贯彻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以2020年为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纲领。为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两个全面”的神圣使命,我们首先要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振信心,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攻坚克难,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睿智投入新一轮改革。

为了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决定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制定中长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

我们已经知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就是到2020年的中国改革纲领。

这个纲领,具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强调“中长期”。也就是,在时间上明确这一方案是管到2020年的,这是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配套的。

二是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党中央的三中全会都是以经济体制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这次三中全会根据十八大关于“五位一体”全面改革的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制定的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内的,又加上国防和军队改革制度、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全方位的即“5+1+1”的改革方案。因此,这次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的组长是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全会通过的《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经济和社会等15个领域、60个具体的改革任务。

三是强调创新现代化的“制度”。这次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里讲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的,时不我待,现在离这一要求只有7年多时间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目标强调的是制度的现代化。过去我们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是《决定》的亮点之一,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讲的“治理”,是一种新的治国理念。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它同自上而下的管理不同,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既发挥政府作用,又发挥社会作用,公民广泛参与的治国理念,是民主的一种表现;而且治国方式是法治的,依法治国,依法治理,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从这三个重要特点中,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个《决定》确实是一个到2020年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纲领。

要领会和把握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重点是要领会和把握好这个《决定》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总任务。根据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总任务,我们要牢牢把握五个要点:

一是,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说,我们讲改革也好,讲发展也好,都要从实际出发,我们今天的实际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解决的主要问题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有的改革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够超越这个阶段,不能够向人民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指标。所以,这次非常明确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来部署改革、推进改革。而且后面讲到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为什么?原因是初级阶段,因为我们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没过,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没有解决,初级阶段的任务还没完成。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但是,所有的改革中,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我国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决定的。

要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多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也是近年来有一些人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这次以十分明确的语言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肯定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政府有什么作为,市场有什么作为,党的十四大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时,明确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要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几年碰到了一个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以后,我们很果断地动用了政府资源来破解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问题。从短期内看这样做是有成效的,从长期来看,这种非常时期作出的非常做法是不可能在常态下长期维持下去的。前几年有些人想把我们这种非常时期的一些做法模式化,我们认为不可行。我们中央头脑非常清醒,这次很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决定性作用,由此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就是政府不能起决定性作用。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应该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这一论断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改,明确了政府在配置资源中不能再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决定》的又一大亮点。

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问题,意义何在呢?

意义之一,就是明确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职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核心问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的干预太多。产能过剩、城市病、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过多有关。比如产能过剩,除了市场本身的盲目性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在直接抓他关照的行业,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轻纺、电器、轻工等产能过剩并不严重。明确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就可以围绕市场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以市场为标杆来检测。

当然,《决定》在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时,也以十分明确的语言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清晰地界定了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一是宏观调控,二是市场监管,三是共服务,四是社会管理,五是保护环境。与此同时,我们将在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等各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将把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核心、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政府机构改革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推进机构和职责整合,规范机构设置,加强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力,坚决查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还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鼓励地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探索,大胆创新。也就是说,政府要在改革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好目前存在的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并存的问题,承担起更为艰巨的调控、监管、服务等职能。对此,一定也要牢牢记住,不能出现偏颇或失误。

意义之二,就是明确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同时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意义之三,就是明确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任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包括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三是,要在坚持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的同时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各项改革要配套。

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第一次以全会决定的形式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全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政治体制怎么能够为经济体制改革扫除障碍,怎么能够为经济体制改革巩固成果。这是我们多年来要破解的难题,也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扫路,经济体制改革很难推进的;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难以巩固。所以,邓小平常常把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最后使得经济体制改革能落地,政治体制改革也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次政治体制改革既有民主政治的发展,又有法制的保障。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把十八大提出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任务具体化、细化了,提出了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同时,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四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改革作为一场革命,不可能没有阻力。根据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党中央在关于中国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纲领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新一轮改革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在这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中,“三个解放”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首先,“三个解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全面深化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思想观念的障碍、体制机制的痼疾、利益固化的藩篱。比如,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依然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其他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各个方面制度改革都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而且要在全社会广泛协商中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全过程;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职权、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包括要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等等。这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与我们许多人头脑里的固有观念是相对立的,与我们许多体制机制及其实施办法是不同的,与我们有的人已经形成并想固守的利益是有冲突的。因此,我们今天讲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具体对象和内容的,只有把我们的思想从束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观念障碍、体制机制痼疾、利益固化藩篱中解放出来,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同时,“三个解放”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邓小平有句名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事实上,在我们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福祉而奋斗的漫长历史中,无论是领导革命,还是领导改革,革命的进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进程,就是解放社会生产力的进程,就是解放社会活力的进程,改革的进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进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程、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进程。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最终都体现在思想的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活力的增强上。今天,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最终也要达到“三个解放”,即在思想解放中,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需要进一步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要求。正如他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三个解放”,就是这一深刻思想的体现。我们完全可以说,“三个解放”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进步过程。

在“三个解放”中,解放思想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法宝,也是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开关。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就是人有思想。人的这一特点,既是人类能够自觉地在实践中有目的地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因,也是人类在实践和时代发生重大变革时会发生思想落后于实践甚至完全脱离实际的重要原因。因此,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要认识到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和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我们要能够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自觉能动性,就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在实事求是中解放思想,在实事求是中与时俱进。

在“三个解放”中,解放思想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必须体现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上。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就有这样的经验,在农村改革中,当我们的思想从联产承包是“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就解放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解放了农村的社会活力。今天,我们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也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三个解放”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定会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今天,我们讲解放思想,直接面对的是思想观念的障碍,而这些观念的背后是利益,而且是由体制机制保护的利益。因此,思想僵化,就会导致利益固化,利益固化就会形成体制机制痼疾,最终就会扼杀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所以,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再强调,要通过解放思想,把社会内部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出来。历史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思想解放和社会活力激发之际,就是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之时。社会就是这样,在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辩证运动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

五是,要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已经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综上所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一个高举全面改革旗帜,敢于改革,又有领导改革大智慧的领导集体。我们要响应全会的号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关于河南热线|服务条款|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商合作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热线 中文域名:河南热线.cn

豫ICP备13019708号-3 经营性网站备案:201311130000007971 郑公安网备:41010502000017

郑公备:410105020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