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 河南 > 三农

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体面”从何而来?

河南热线 时间:2014-01-18 14:41:15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农民却远谈不上是体面的职业。农民收入较低、劳动条件差,社会保障水平和城镇居民仍有较大差距。如何保证种粮农民有利可图?如何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如何培养职业农民?这不仅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也是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需要未来的实践和探索来深入解答。

1、支持保护:让农民种地有奔头

农民心声—

最近几年,山东省齐河县菜庄村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全村一共400多户,2003年村里还有一半多农民在种田,现在只有100多户种了。

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种地?

菜庄村32岁农民刘炳伟说:“不是嫌弃种地,主要是种地收益太低。一年下来,一亩地满打满算能净赚千把块钱,这还是好年景,要是稍微出点岔子,可能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刘炳伟算账说,种一亩小麦的平均农资成本是500元至600元,收入大约1100元。种一亩玉米的平均农资成本是500元至600元,收入大约1300元。这两季加起来,纯收入也就是1200元至1400元。“如果把人工成本计算进去,就挣不了多少了。”

面对农业生产出现的这些新形势,如何让农民种地有利可图、种地有奔头成为关系农业农村稳定和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说,多地农业发展的现实再次表明,目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高成本发展阶段,对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今,农业支持保护作为一个政策体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

为保护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美国政府使用各种政策措施帮助他们,包括无追索权贷款、补贴目标价格、鼓励农民自己储存农产品和生产控制等措施。同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

朱信凯分析说,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日趋完善。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依然还存在不完善、不高效等问题。

当前,广大农民务农种粮及产粮大县政府重农抓粮的“两个积极性”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据统计,2011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90.5%。而13个粮食主产省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3%,特别是列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745个产粮大县,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这说明,未来必须完善支农资金分配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逐步使粮食主产县人均财力达到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调动主产区种粮积极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这对未来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

2、适度规模:让农业经营有效益

实践探路—

智能化育秧工厂每天“生产”10000盘秧苗;1200亩稻田,高速插秧机三五天便可完工;水稻使用养猪场的有机肥料,还“加餐”纳米硒营养餐剂;收获时节,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现代化机械齐上阵……这幅激动人心的现代农业生产图景,不是在欧美,而是在江苏太仓的合作农场。

“农场人均种地60亩、人均纯收入3.5万元,灌溉用水和农药化肥分别节约50%、10%,亩产水稻烘干量1100斤,经济效益增长30%以上。”城厢镇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报出的这组数字,反映出太仓发展规模农业经营的效益。

当前,我国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比重正在明显下降,农业在相当多的农户那里已经只是收入增长中的“副业”,“怎么种地”的问题已难以回避,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呼之欲出。

农业部数据显示,北方一年两熟地区户均耕种50亩至60亩、南方一年一熟地区户均耕种100亩至120亩,就有规模效益。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绝大多数农户承包经营的耕地规模细小且高度分散,生产效率不高,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为了增加收入,多数农民不得不外出务工或从事非农产业,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7917元的纯收入中,来自耕地经营的比重仅占26.6%。种地,对于相当多数的农户而言,正在变成“鸡肋”。

陈锡文表示,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推进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推进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已经刻不容缓。

对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2年底,全国经营耕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已达287.5万户;其中,家庭农场87.7万户,年收益18.47万元,均明显高于普通承包农户。目前,全国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达到15.2万个,经营性服务组织超过100万个,涵盖了农业生产各环节。

专家表示,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特长发挥出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个“度”怎么把握,依然有待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专家建议,未来,农户家庭经营要向采取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同时,要逐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农业经营服务体系。

3、新型农民:让农业生产职业化

严峻现实—

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我国农业从业人员近三分之一年龄已超过50岁,其所占比重平均每年上升1.44个百分点。当前,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女性化和低教育水平化,同时,种地的吸引力在下降。将来农村“谁来种地”已成为绕不过的紧迫问题。

统计显示,2012年底,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已超过2.63亿人,他们当中40岁以下的占60%,平均年龄37岁。这些人从乡村流向城市后,传统村落开始萎缩,出现了“空心化”现象。有人戏称现在农村是“386199”部队,“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年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386199部队支撑不了现代农业,更支撑不了13亿人的饭碗。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正是破局的关键。

“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新型职业农民除了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同时也是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承担者。”张晓山说,要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让更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扎根农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

“要想引导合格的农村劳动力成为职业农民,还要为其创造优惠的发展环境,要通过增加种粮补贴、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完善社会管理和农村金融体系,确保他们的收入要高于外出打工,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地留在农村发展。”张晓山说。

专家观点

农民也要有职业资格证书

华中师大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农民的职业化也要通过考试设置门槛,根据等级取得资格证书。未来应围绕人来考虑一系列制度、政策条件,以及农民的转型问题。

要为职业农民培育环境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未来应重点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环境,包括怎样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规模经营的土地来源,以及政府支持、政策倾斜等。

建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制度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建议建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制度,使之成为政府认证主营农业的农村生产经营者资格的一整套信息管理制度。

土地制度创新很重要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主任王景新:成为职业农民,经营的土地面积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占有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制度创新无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陈恒整理)

“体面”从何而来

“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体面”一词格外引人注目。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说到了农民的心坎上。长期以来,农民的职业属性长期被漠视,“农民”更多是一种有别于“城里人”的身份。近年来,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稳定发力和统筹城乡发展,亿万农民的梦想开了花、结了果,他们中的很多人纷纷有了文化、致了富、进了城。随着传统的乡土中国大踏步走向现代社会,农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如破土的春笋,顽强向上生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顺应了农村社会发展的新步伐、农民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新期待。这也是我国“三农”发展的目标定位更上一层楼的生动体现。

但何为“体面职业”?农民的“体面”究竟是什么?有人说,种粮效益还是太低,希望更高的收入;有人说进城门槛太高,发展条件不平等;还有人说,能像城里人一样洗上澡、用上抽水马桶,留在农村也挺好……

在我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私家车拥有量逾8500万辆的今天,也许有人认为,农民那些关于“体面”的要求应当不难解决。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三农”发展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够。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比,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比,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发展能力仍然落后,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有1.28亿贫困人口。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农民的物质利益和各项权利,需要得到切实保障。“留守之痛”能否得到纾解?如何防止“被上楼”现象?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如何化解?面对强拆、强征者的推土机,农户们的权益如何受到法律保护……这些现实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决定了农民幸福指数的高低。

体面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正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就意味着,有了红火的产业、美丽的家园、越来越鼓的腰包,有了各项权益的切实保障,对农民来说,“体面”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词。

体面不体面,收入是关键。新西兰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2012年当地农场职工平均年薪46346纽币,较全国平均工人收入高出5500纽币。在那里,农民是否体面就不成问题。在我国,农民如何提高收入,仅靠传统的每家每户“一亩三分地”是不行的。在目前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背景下,提升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城镇化工作所必须承担的重任。

体面不体面,公平是根本。在目前城乡格局下,农民之所以不是职业而是身份,就在于公共服务的分配未能很好惠及这个庞大的群体,导致原本在资源上处于弱势的农村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

要让农民体面,必须改变现存某些制度的不合理性,破除制度的约束。要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实现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公共设施统一布局、公共资源统一配置;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平待遇。

“三农”发展是爬坡,让农民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是过坎。过坎和爬坡都是力气活儿,都得咬紧牙关、奋力登攀。让农民过上体面的生活,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根本上还是靠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转型增添农业进步动力,帮助农民增强致富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提升新农村魅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拉长农业的短腿,补足农村的短板,成就农民的体面,希望的田野上就会不断生长梦想、收获幸福。


网友评论

关于河南热线|服务条款|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商合作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热线 中文域名:河南热线.cn

豫ICP备13019708号-3 经营性网站备案:201311130000007971 郑公安网备:41010502000017

郑公备:410105020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