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 河南 > 热人物

习仲勋在洛阳的日子 习仲勋百年诞辰专记

河南热线 时间:2014-01-13 15:49:22

来源:
阅读:

  10月15日,习仲勋百年诞辰。

  从9月28日起,大河报记者两次赴洛阳采访,追寻这位被毛主席称赞的“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伟人已逝,怀念依旧。洛阳人对习仲勋的感情,可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习仲勋对洛阳人的感情,堪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一章:下放洛阳

  1962年,因小说《刘志丹》,康生诬陷习仲勋为“反党集团”成员,对他的所谓反党活动进行审查。

  据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矿)厂志记载:1965年12月,根据上级安排,时年52岁的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挂职下放,任洛矿副厂长。

  这次下放,习仲勋不进办公室,而是一直在车间劳动,和工人打成一片。这次到洛阳,用他的话说叫上了一次真正的“工业大学”。进厂一年,习仲勋增长了许多工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为后来的复出打下了深厚基础。

  初次下放洛阳,请求下车间劳动

  考虑到习仲勋的身份、安全以及方便工作等因素,洛矿将离厂不远的涧西区2号街坊4幢3单元202室,作为习仲勋的住所。

  这是一栋苏联援建的专家楼,二楼和三楼带有白松木地板,是当时厂里最好的一栋楼。代厂长刘健先与习仲勋住对门,习仲勋的随身秘书范民新住在中间的屋子。自此,习仲勋开始了在洛阳长达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到工厂工作,对他这位一直在党政军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人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领域。进厂后,习仲勋就向厂党委领导提出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请求。

  习仲勋被安排在二金工东装配跨电控组。现年74岁的赵发劳,是当时的组长。他说,一天,厂领导将习仲勋领到车间对他说,要照顾好、保护好习仲勋。虽然厂里给习老配了办公室,但他一直没去过,每天总是提前到车间上班。

  当时,二金工东装配跨电控组从事的是专门安装大型起重机、矿山设备等工作。遇到不懂的问题习仲勋就问师傅们,师傅们一说他就会了。看习老上了年纪,班组有意少安排工作,而习老却天天追着要工作量。

  习仲勋来洛矿时,没有家属相陪,他就在厂职工食堂就餐。当时,物资匮乏,厂职工食堂的环境也不是很好,但习仲勋却不嫌弃。

  2号街坊为苏联援助建设的第一批住宅,今年5月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住在这里的老职工提起习仲勋,都说他记忆力惊人,他第一次见面时会问你的名字叫啥,再次见面他都能主动叫出名字,并热情地打招呼。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领导架子,工人们都爱和他说话、聊天,嘘寒问暖。时间长了,工人们也不叫他“习总理”,而是亲切地称呼他“老革命”、“习厂长”。

  习远平在《父亲往事——忆我的父亲习仲勋》中说,习仲勋不止一次向孩子们表示:“雪中送炭惟吾愿。”

  习仲勋的“雪中送炭惟吾愿”,洛矿工人感受很深。

  习仲勋在洛矿经常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和工人谈心时,经常问他们是哪里人,住在哪里,家里生活咋样,然后想办法给予经济帮助,遇到说不困难的,他还要到家中一看虚实。

  现定居在洛阳郊区谷西村南苑区的赵发劳说,习厂长经常问他家里困难不困难,多次掏出钱要塞给他,他总以家里不困难为由不接受。“班里最困难的要数习厂长拜的师傅宋福堂,因为没钱而买不起布料做衣服,他家的孩子还光着身子,我咋能说困难接钱呢。”赵发劳说。

  赵发劳的爱人尤爱梅说,说不困难是假,那时全家四口人,自己没工作,一家人只好跑到远离厂区的谷水镇南后街租赁民房,可就这,孩子的温饱都难顾住。1966年一天临近中午时,习老和他的秘书范民新来到家中探望,给孩子带来一包水果糖,孩子们围住他叫爷爷,他亲得不得了,又是摸头又是摸脸。

  “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可招待的,大中午的,他老人家连顿饭都没吃就走了。”回忆此事,尤爱梅至今仍感愧疚。

  劳动中,被陕西红卫兵揪走批斗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到处打砸抢,揪斗干部。中共洛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肖喜庆说,当年批判彭德怀,习仲勋保持沉默。洛阳人像当年习仲勋对彭德怀的态度一样,保持沉默,不批不斗。他们用各种方式保护和关照习仲勋。


  当时群众是如何保护他的?习仲勋的爱人齐心有过描述。

  齐心口述、虹霓整理的《我与习仲勋》中记录:1966年冬天的一天,正在与工人们谈话的仲勋,被冲进工厂、西安来的红卫兵围了起来,要拉到西安批斗。工人们见状,想保护仲勋,就把仲勋围了起来。为了防止武斗,仲勋对工人们讲:“你们打伤了红卫兵是我的责任,红卫兵打伤了你们也是我的责任。”然后,又对红卫兵们说:“要走就快走。”于是,仲勋被带到西安批斗。

  随后,习仲勋在北京被单独监护,与家人隔绝,音讯难通,直到1975年再次来到洛阳。

  第二章:再到洛阳

  习仲勋再回洛阳,是他心情最为舒畅的日子。这次下放洛阳,犹如当年邓小平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3年一样,习仲勋也是在洛阳耐火材料厂(现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洛耐)下放3年。邓小平常常在厂外的小道上散步,思考国家的未来;习仲勋也几乎是天天到洛阳南郊的水库旁散步,思考。

  再次下放洛阳,家人终得团聚

  1975年5月,习仲勋在北京被解除监护,虽然人“解放”了,但还没有结论,于是他再次来到洛阳“休息”,继续接受审查。这次,他没有了职务,成了平民百姓。

  这次,习仲勋是和爱人齐心、女儿桥桥一起到洛耐的,不久女儿安安也从山西太原北郊区医院调到洛耐医院当医生,和父母住在一起,长达8年家人不能团聚的生活从此结束。习仲勋以前的邻居李金海说:“我知道的是近平来过洛阳看父亲三次,其中一次因为没钱是扒着火车来的。远平有工作,来的次数更多,大家熟了,把他当成自家人。”

  习仲勋一家先是住在洛耐东19-10幢,和郭凤桐等家为邻居,后来搬到19-6幢,与李金海、丁根喜等家为邻居。

  习仲勋的邻居们对他生活上的勤俭节约记忆犹新。

  每到冬天来临,习仲勋就买来碎煤,新老邻居们就过来帮助打煤球。李金海、郭凤桐清楚地记得:一年冬天,他们几个邻居帮习老打完煤球,习老炒了四五个菜并拿出绿豆大曲招待大家。习老不小心把筷子夹着的一颗花生米掉到地�希慵衿鹄创盗舜担粤恕I砦弊芾砣绱私诩螅蠹揖醯貌豢伤家椤?上爸傺此担咽逼诿飨钩圆簧先饽兀鄹荒芾朔寻 �

  76岁的李金海那时亲热地称习仲勋为“老头”,他家中至今还保管着一只搪瓷缸。李金海说:“1978年2月中旬,老头交给我一双手工做的后跟磨得很厉害的棉鞋,还有这个有两个洞的搪瓷缸,他对我说,你把鞋修修给我送去,到北京还能穿,把搪瓷缸焊一下,回北京后还能用。棉鞋修好后我送给了老头,可等搪瓷缸焊好了,老头已经离开了洛阳。”

  为了有一天将缸子送还,李金海在搪瓷缸写上“李金海保管”五个大字,并放到柜子里。李金海解释说:“老头交代给咱的东西让修,如果弄丢了,咋对得起他对我的信任。”

  10月15日,是习仲勋诞辰百年,这天晚上,李金海看着央视播放的纪录片《习仲勋》中习仲勋在洛阳和离开洛阳的故事,往事便涌上心头。他遗憾地说:“搪瓷缸是还不了老头了,我得保管好这份信任。用老头勤俭节约的活教材,教育后人。”

  和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泡”在一起

  让习仲勋舒心的是,在洛阳,他能够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在同群众的交往中感受到了温暖,心灵得到了莫大慰藉。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网友评论

关于河南热线|服务条款|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商合作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热线 中文域名:河南热线.cn

豫ICP备13019708号-3 经营性网站备案:201311130000007971 郑公安网备:41010502000017

郑公备:410105020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