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 资讯 > 资讯

“习外交”元年

河南热线 时间:2014-01-11 12:32:15

来源:《环球》杂志
阅读:

“习外交”元年

一年的外交行动留下十分清新而又清晰的轨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和各领域外交工作,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

陈向阳 安新文

《环球》杂志记者/张远 潘阳

“习外交”元年

“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强大,你怎么看?”

“中国的发展壮大不是威胁,积贫积弱的中国才是威胁。”

2013年3月23日,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礼堂内,习近平与俄罗斯学生的交流,令前来一睹中国新任国家领导人风采的上千名师生印象极为深刻。

有人说,“他的观点是犀利的,但表达却是温和又巧妙的。”有人更敏锐地说,习主席在他的首次出访中,就明确表达了中国新一届最高领导层对国际关系的主张,“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

“中国梦”引领中国外交

实际上,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内外对中国外交与国际战略的未来走向,曾有过这样那样的集中猜测:有的认为,中国崛起后一定会以武力挑战现有“守成大国”美国,乃至威胁亚太甚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有的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后,中国外交应放弃“韬光养晦”理念,放大“有所作为”的空间。

十八大一闭幕,习近平一语道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国家目标,不仅点醒了中国民众,也点醒了全球所有关注中国的人。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更是综合权衡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之后做出的战略抉择。于是,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围绕“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目标,发生着与之相匹配的逻辑变化。

正如习近平所阐述的那样,“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于内,大局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于外,大局是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外界早已注意到,2013年,习近平本人四次出访,行程约10万公里,从欧亚、非洲,到拉美、北美,再到中亚、东南亚,从金砖国家峰会到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再到APEC会议,在外交舞台上,他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他说中国人民的梦想、全球人民的梦想,他论世界、评历史、讲未来,他谈哲理、讲故事、谈文学、聊民生,他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

梳理中国外交部网站的信息后可以算出,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在双边、多边场合会见、接触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多达100余人,国际组织领导人超过10人。

在“中国梦”的语境之下,中国外交显示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更加开放包容,突出外交为国富民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服务,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是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坚持原则和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不仅坚持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也注重在多边舞台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赢得更多的国际声誉。

毫无疑问,对新风扑面、气质鲜明的“习外交”元年的盘点,置于“中国梦”背景之下,就可以更加领会今日中国的国际战略思维之堂奥,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逻辑。

首站访俄的“调度”之法

当地时间3月22日下午,莫斯科天气寒冷,气温约为零下20摄氏度。克里姆林宫前,与普京总统一起等候迎接习近平的,是俄罗斯接待外国元首史上极为少见的“超豪华”阵容:30多名政府高官,其中包括了3名副总理,还有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农业部长等。

在众人的注视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首次出访的习近平,步入克里姆林宫。普京迎上前的第一句话是:“很高兴你第一次出访选择了我们。”

“选择俄罗斯作为出访首站,证明中俄关系是北京的优先方向。”俄罗斯《观点报》评论道。

俄罗斯《生意人报》则以“中国-克里姆林宫仪式”为大标题,“普京像接待稀客一样迎接习近平”为副标题,报道了这次会晤。第一句这样写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人的印象是活力充沛。”

这篇报道详尽地引用了双方会晤时的谈话。“会谈过程中,习主席在回忆了与普京的交往过程后说,我觉得,我和您的性格很相似。这时,普京高兴地笑了。”

习近平比普京年轻一岁,在外界看来,两人都属“务实派”,对发展两国关系的思路也十分相近。

在会晤中,习近平表示,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外交全局和对外关系中都占据优先的战略地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

普京对习近平的这番话完全赞同。

当天晚上,21时10分,习近平与普京一起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的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

细心的人发现,习近平中午系的蓝色领带,换成了红色领带,普京系的领带也是红色的。

在开幕式上,习近平说,中俄两国山水相连,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希望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能够像春天一样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一天后,在位于莫斯科市沃尔纳德斯基大道76号的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内,习近平又发表了非常重要而且十分精彩的演讲,中国的电视台向全球做了直播。

习近平阐述了中国对当前世界形势的看法和对国际关系的主张。他指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

他说,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

他特别就中俄关系的定位进行了专门表述,“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

中国最高领导人“精心谋划,把俄罗斯作为推动外交开局第一站,同俄罗斯领导人增强政治互信,加深传统友谊,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进到新阶段,调动了其他各方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性。”国际关系研究者的这一判断,很快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所证实。

“庄园会晤”定义新型大国关系

6月7~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内,迎来了受邀访美的习近平主席。“不打领带的外交”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6月7日午后,“阳光之乡”安纳伯格庄园天气炎热,阳光火烈。17时30分许,习近平抵达庄园,奥巴马总统在门口迎接,深蓝西装,白色衬衣,敞开领口,不系领带,省下一切繁文缛节,习近平和奥巴马就这样见面了。

奥巴马身体微微前倾,迎面伸出手去,与习近平握手,热情寒暄。两位大国元首,迈开大步,走着,笑着,轻松自然。

奥巴马将一把加州红杉木制作的长椅赠送给习近平。红杉树是加州名贵树种。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将几株加州红杉树苗作为礼物赠送给中方。此后,加州红杉树在中国一些省市成功引种,成为中美友谊的象征。

会谈进行了3个小时,超出原定计划1个小时。这似乎印证了一位安纳伯格庄园常客曾经说过的话——庄园宁静的环境更容易让人专注于谈话,而忘记了时间。

6月8日,“阳光之乡”迎来新的一天。清晨,空气中还余留着些许凉意。习近平穿着长袖白色衬衣,深蓝长裤,奥巴马穿着蓝衬衣,卷着袖子,两人轻松地走出房间,漫步于绿树、草坪、池塘和石桥之间,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谈论世界风云。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一年多前,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提出的理念,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现在依然这样认为。”两国元首的首次面对面,习近平向美方重申了这一观点,并强调:“今天,我同奥巴马总统在这里举行会晤,主要目的就是为中美关系发展规划蓝图,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还是在一年多前,习近平访美时首次提出,要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而且指出“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创举”。

一年多后,习近平再次对奥巴马强调,我们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开创性工作。

会谈后,中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时,习近平说,我明确告诉奥巴马总统,“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他还告诉记者们:“我和奥巴马总统都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中美双方要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牢牢把握中美关系正确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奥巴马表示,“当前美中双方面临着把两国关系推向更高水平的独一无二机遇。我将致力于不错失这一良机。”

“我想这次会晤的一个目的就是重新定义美中关系——进一步调整成互相尊重主权、互相了解并能维护对方独特国家利益,同时找到共同基础的关系。两个大国站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洛杉矶市市长维拉莱戈萨如此评价两国元首的“庄园会晤”。

国内的权威专家认为,“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对运筹我国外交全局、争取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决定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所谓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要义究竟是什么?

6月8日,随习近平出访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后的吹风会上做了如下阐释:

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近平在会晤中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梳理一年来的中国外交行动,有舆论认为,习近平的外交框架中的大国外交战略还包括,保持中欧高层交往势头,充实中德、中法关系战略内涵,实现中英关系转圜;同瑞士、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欧洲发达国家中率先取得突破;推进中欧务实合作,妥善处理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和无线通信产品“双反”调查等等。

作为大国外交的标志性活动,这一年中,习近平与美、俄、英、法这四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均实现了会见,有些还多次会晤。

经略周边倡导命运共同体

4月6~8日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成为习近平主席第一次阐述中国新亚洲政策的讲坛。

在主旨演讲中,作为东道主的习近平,将亚太各国喻为“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应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亲仁善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事业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中国愿同五大洲的朋友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造福亚洲和世界人民!”

习近平的主旨演讲,被外媒视为“为地区关系定了调”。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习近平强调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要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

一些外媒认为,一年来,在与周边国家交往与合作方面,中国的力度令人惊叹。

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对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第八次峰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10月2日至8日,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在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习近平先后宣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发出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推进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被外媒视为开启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互惠共赢的新机遇。

舆论分析,中国向西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与中亚国家的区域大合作;向南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将在现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双方贸易往来。

10月22日,俄罗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蒙古国总理诺罗布·阿勒坦呼亚格在同一天应邀访华,商讨投资与合作方案。

不少外媒报道说,三个陆上邻国的领导人同一天抵京,“在中国外交史上实属罕见”。

韩联社称,中国同时接待俄、印、蒙总理,表明其正在通过对北方和南亚的友好活动持续扩大本国的影响力。中国本身的国际影响力就非同小可,再加上外交大国俄罗斯和印度,三国持续扩大在经济、军事、外交领域的共同利益基础,将构筑新的国际秩序。

外界注意到,2013年,中国领导人还出席了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访问中亚、东盟、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周边国家领导人也密集访问中国。国内权威学者认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系列“大手笔”,“稳固了周边战略屏障,同时,引导了地区合作的发展方向”。

强有力的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4月初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的一段话,在数月之内被外媒反复解读。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美联社说,“习近平批评了威胁局势稳定的单边主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刊文说,就地区而言,海洋安全利益在中国的战略构想中占据了优先位置,在习近平任期的第一年,中国展现了更加积极自信的对外战略,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这段话的大意是,天下的灾难祸患,表面看来太平无事,其实有无法预料的隐患。如果只是坐视不管,隐患就可能变得无可救药。

这段话语出苏东坡的《晁错论》,习近平把它挂在嘴边,其中蕴含的“治患”思想,也体现于他的周边外交方略之中——坚决维护中国的正当权益与战后东亚秩序。

外交部长王毅在“2013:中国与世界”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一年来,我们坚定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有力遏制了个别国家侵犯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非法行径。同时,我们主张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找妥善解决办法。

在钓鱼岛等事关主权的原则问题上,中国绝不含糊,与日本右翼势力针锋相对。中国公务船赴钓鱼岛海域巡航,临近年末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有力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有效加强了空防安全。中方举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5周年纪念活动及北京-东京论坛等民间对话交往活动,则体现了习近平和中国政府对日政策的一贯性。

海内外的观察家已经看到,在处理东海、南海等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的问题、掌握涉海维权主动权上,中国领导层与各种消极错误言行进行坚决斗争只是一个方面,习近平的“治患”方略,还体现为同文莱就共同开发海上油气资源达成重要共识,对在坚持主权属我的前提下,推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发挥重要示范效应;推动越南在海上共同开发上与中国相向而行;加强对黄岩岛、仁爱礁等海域现场管控,妥善应对菲律宾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

2013年10月24~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最高层为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外界评论说,这样高层级专门研究部署周边外交工作的会议,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习近平在会议讲话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周边外交战略的思想。他特别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讲话中,既有“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加强战略沟通和安全合作”,又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由此,媒体也解读出“习式外交”的特殊魅力——有柔婉,有刚毅。

崛起中坚守的“世界观”“义利观”

一个细节显露出南非政府对习近平到访的重视程度。

按习惯,两国元首在大范围会谈前会安排一对一的简短寒暄。由于南非总统祖马与习近平谈得非常投机,“寒暄”大大超过了预定时间。为不影响下一场活动的进行,南非礼宾官4次提醒总统,但祖马直到把想要与习近平说的话说完才结束“寒暄”。

2013年年初的非洲之行,是习近平与普京会晤之后到访坦桑尼亚、南非与刚果(布),并在德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会晤中,他提出了要推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参与国际发展议程制定等倡议。

正是在非洲,习近平首次提出,“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习近平还用“真”“实”“亲”“诚”四个字概括了历久弥新的中非关系,强调中国与非洲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他特别明确地提出,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强调中国要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唯利是图、斤斤计较。

这些阐述,被视为对一些西方媒体炒作所谓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言论的强烈批驳。

5月底至6月初,习近平访问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与墨西哥等拉美三国。

法新社如此分析了这三个拉美国家的国情:墨西哥和中国同为G20成员国,但在出口方面互为竞争对手,中国很可能尝试建立一种“与别的原料供应型国家间不同的国与国关系模式”;2007年才与中国建交的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唯一与中国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自建交起,双边贸易额增加30.5%,2012年达62亿美元;中国与特多贸易额很小,2011年双边贸易额为6.27亿美元,2012年只有4.5亿美元。法新社认为,中国领导人选择访问这三国“是很有趣的事”。

美国彭博社则发文认为,习近平访问拉美三国,主要话题是经贸合作,以往这个区域是中国外交的薄弱环节。文章说,这表明“中国决策层的眼光和气魄今非昔比”,而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国家肯定很高兴,今后它们在经济方面“不必吊在美国一根绳子上”。

有权威分析认为,习近平先后出访非洲与拉美,表明了崛起中的中国“不忘本”——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提出推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等倡议,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主动运筹发展中国家加强战略协调,一起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多边舞台上的“驾驶员”

自1993年首次在美国举行会议以来,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已经成为环太平洋21个国家和地区纵论经贸合作的大平台。

2013年10月2日至8日,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这是习近平首次亮相APEC会议。在他发表的两场重要演讲中,他强调世界应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呼吁各国加强合作。

韩联社说,本届会议上,“中国风”比以往刮得更加猛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说,中国经济或许在2013年稍微放缓,但中国依旧是地区增长的引擎,亚洲邻国明白,它们的繁荣与中国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次参加APEC会议,就处在驾驶员的位置上,成为会议的焦点。

在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的笔下,此前在南非德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期间,习近平刮起的务实高效的“中国外交旋风”已经令人印象深刻:

3月27日,习近平连续工作近16个小时,出席多场多边、双边活动。早上7:30,习主席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与各成员国工商界人士的早餐会,上午先后参加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谈、合作仪式、签字仪式以及共同会见记者等活动,在简单的工作午宴结束后,习主席马上赶赴另一会场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与非洲领导人的对话会。对话会结束时,夜幕已经降临,习主席又与巴西总统罗塞夫、印度总理辛格、埃及时任总统穆尔西先后举行了三场双边会见。

为了能与习近平单独见一面、聊一聊,罗塞夫特意调整了回国行程,原定半小时的会见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习近平一行结束最后一场双边会见回到下榻饭店时,已是晚上11点多。

9月5日至6日,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时,提出了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主张,为二十国集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并倡导建设经济伙伴关系,呼吁各国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其中很多观点和建议,均写入《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

9月13日,习近平出席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提出了中国的中亚政策,以及把上合组织打造成成员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成员国共谋稳定、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战略依托。上合组织峰会发表的《比什凯克宣言》,同样充分吸收了中方的政策主张。

舆论认为,这些反映了“中国引领和塑造多边组织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比以往更加注重在多边舞台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包括稳步推进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机制建构,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主动参与各领域国际规则的完善和制定等等。

自信、睿智与真情

四次出访,习近平亲和的形象、朴实的语言,被不少海外媒体评价为外交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展现出自信、睿智与真情。

访俄时,他生动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故事,以此说明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帮助。

在坦桑尼亚,他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热播,以寻常百姓生活的共同点,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

在刚果(布),他讲到该国捐建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小学以及中国华侨在当地特大暴雨中救助邻居的义举,说“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会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在墨西哥,他引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说明中墨两国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以庄子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来比喻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要不断乘风破浪前进。他还说,自己是一个足球迷,中国足球一直很努力,但是目前只有一次闯进过世界杯,而带领中国队创造这个成绩的,就是曾执教墨西哥国家足球队的米卢。

在同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时,两国元首闲庭信步,聊起彼此的爱好和生活,坐在长椅上亲切交谈,被《洛杉矶时报》称赞为中国用“微笑”发起一波强劲的魅力攻势。

法新社报道说,这种“休闲式”的活动,可以让两国领导人更加集中和深入地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华尔街日报》则评论说,美中关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奥巴马和习近平两人之间“碰撞出的火花”。

剖析习近平的外交风格,媒体常常提到的三个关键词是“自信”“睿智”与“真情”——这种方式,与中国外交的硕果,一同构成了“习近平外交元年”的全新气象。

来源:2014年1月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关于河南热线|服务条款|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商合作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