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滔滔黄河之上,随着被誉为“黄河第一跨”的官渡黄河大桥正式通车,郑州新乡两地之间的黄河天堑再多一条通途。至此,郑新两地间黄河公路大桥增至4座。
记者从大桥勘察设计方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设研院)了解到,至今河南境内已通车、在建或即将建设的黄河大桥已达26座(含跨省黄河桥),其中20座由设研院勘察设计。
| 官渡黄河大桥今日通车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官渡黄河大桥南端设有收费站,收费站单侧有9个ETC车道+3个人工车道,共12个车道。
据现场收费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大桥只允许小型客车、中型客车(19座及以下客车)通行,收费标准是:9座及以下微型小型客车收费15元/车次,10座至19座中型客车收费30元/车次。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载货类机动车禁止通行。
据了解,官渡黄河大桥因临近官渡之战遗址而得名。该项目于2016年9月27日正式开工,起于新乡市原阳县阳阿乡,止于郑州市中牟县万滩镇,路线全长31.775公里,项目总投资39.1亿。按一级公路建设标准设计,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设收费站一处、服务区一处、养护工区两处。其中官渡黄河特大桥全长7377米,双向八车道,是目前河南省干线公路最宽的大桥桥面,因此被誉为“黄河第一跨”。
值得一提的是,官渡黄河大桥还是国内首座将体外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大规模连续梁的特大桥,该桥为长联宽幅悬臂现浇预应力桥,其中体外预应力的运用,是目前同类桥梁中,国内根数、吨位最多的特大桥。
作为国道107线新乡境东移改线的咽喉工程,官渡黄河大桥项目事关南北畅通大局,经济拉动效益显著。今日其正式通车,让省会郑州与北岸新乡两地间多了一条跨越黄河天堑的快速通道,将大大缩短郑州到新乡的时间。这对于加快黄河滩区扶贫攻坚行动,促进黄河两岸人流、物流的便捷通行,加快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促进河南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至此,郑新两地间的黄河公路大桥增至4座,官渡黄河大桥与桃花峪黄河大桥、郑州黄河公路大桥、郑新黄河大桥等大桥共同跨越黄河天堑。
| 河南境内26座黄河桥,20座由设研院勘察设计
作为修建在黄河上的特大桥,官渡黄河大桥与其他大桥一样,面临着黄河“天堑”的复杂地质条件,而施工规模的扩大和设计标准的提高,也给桥梁的建设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设研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黄河花园口段属宽浅游荡性悬河,地质结构为粉砂、细砂层,河势游荡多变,这为工程设计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为保证整体大桥墩柱和桥型的稳固,设研院在设计方案中对桥梁下部的墩柱桩基进行了进一步加深。此外,在常规预应力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体外竖设施,可有效减少预应力的损失、减轻结构自重、控制通车后结构变形,提高大桥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为提升大桥的使用寿命,还设计了长约15米的永久型的钢护筒,使桥梁大长桩基长时间保护在钢护筒之内,尽可能减少黄河的冲刷对大桥桩基的影响和损耗。据了解,建成后的官渡黄河大桥共分主桥和引桥两个部分,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00年。
作为河南省交通工程咨询的龙头企业,设研院与黄河大桥其实颇有渊源。1986年9月30日,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改革开放后河南省第一座黄河公路大桥竣工通车。这座由河南省自己设计、自己组织施工的现代化特大桥梁,在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大公路桥”,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26个月的时间,建设速度之快,工程质量之优,创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奇迹。设研院就是其勘察设计公司。
记者了解到,加上刚刚通车的官渡黄河大桥,目前河南省内已有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桥7座,普通公路桥9座,共计16座已通车的黄河公路大桥,另有郑焦黄河大桥有望年内通车,孟州黄河大桥等大桥在建。设研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刘东旭说,截至今日,河南境内已通车、在建或即将建设的黄河公路大桥已达26座(含跨省黄河桥),其中20座由设研院勘察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