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自媒体时代,网络上的微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们通过微博,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比如在商户、餐饮、购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大,游客的投诉比较多。我们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下很大的工夫。”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旭东对记者坦言。
“从某种意义上讲,微博体现了一种民意,相对真实和客观。对一个景区而言,如果网民说你好,我们不要沾沾自喜;如果说你不好,我们要闻过则喜。这就好像一面镜子,我们要天天照镜子。”周旭东总经理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人生,逆水而上;商道,顺流而下。
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怎么样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清明上河园能够突破瓶颈,进一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是周旭东总经理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愿景,是把清明上河园打造成中国文化内容最丰富的宋文化主题公园。我们的目标,是把清明上河园打造成国家级精品景区。”周旭东说。
在周旭东总经理看来,清明上河园15年的创业历程,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打破了旅游界专家们所说的“中国的主题公园发展超不过5年”这种预言。
回望这15年的创业史,清明上河园用自己高速发展的成就证明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拥有长久的生命力。15年来,清明上河园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辉煌。如果按照园区发展的远大愿景,未来的清明上河园,将会更美,更具有吸引力。
所以,从这一点上也证实了清明上河园人在文化主题公园的策划、建设、运营等方面,走的路是对的,选择的发展方向也是对的。他们还将导入更高层次的企业管理理念,要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升华,真正把清明上河园打造成为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文化旅游高地,并运用这种理念,来引导清明上河园不断精进,迈向巅峰。
清明上河园还将通过标准化建设,通过员工的绩效考核,来管理和规范景区的服务行为。不仅是把园区的产品做好,更要把园区的服务做好,打造高端的产品,创意文化的深度,做到温馨的服务,倡导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从而让清明上河园成为广大游客心中的一个梦想的“文化伊甸园”;一个走进古都开封,体验中原文化的“心灵的故乡”。可以说,这是清明上河园大美中的一个真实、可贵、多彩的文化意境。
内诚于心,外信于行。
清明上河园的美,不仅表现在对自身产品的不断打磨上,还体现在对周边弱势群体一贯的关注上,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
景区对残疾人、老年人和特定的人群入园,有很多优惠或者说是免费的。在一些突发的灾难事件上,清明上河园义无反顾地组织员工献爱心,捐钱捐物,甚至对灾区人民进行慰问,邀请他们免费游园,等等,这集中体现了一个文化景区旅游人的大义、大爱的宽广胸怀。
清明上河园商户蒋益民,1998年进入清明上河园。“当时园里、园外的商户,都不怎么看好清明上河园。但是,经过这15年的打磨,我们商户和清明上河园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清明上河园这15年的变化,确实巨大,商户的收入提高了很多,大家干劲十足。总的一句话,商户和清明上河园是一个共同体,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蒋益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下一步,蒋益民还准备在园里投资快餐、茶餐,以满足高端客户的休息、吃饭、饮茶等需求。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让游客把脚步停下来,把心情放松下来,把游园时间拉长,由观光客变成休闲客,从而驻留在清明上河园里。
清明上河园“王婆酒家”的牛老板对记者描绘说,他们商户跟着清明上河园一起茁壮成长,景区食街上的大小摊位都能赚住钱。现在,很多商户有房有车,以前到清明上河园上班是骑车,现在都是开车。
老牛告诉记者,他是1998年通过招商进入清明上河园的,主要经营“农家菜”、“开封小吃”,主打产品是“无盐饺子”。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他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15年如一日。
“清明上河园这15年,发展很快。园里领导对商户照顾很周到,我们商户对清明上河园的感情也很深,很珍惜。15年来,我自己好像整个换了一个人似的,以前我是农村娃,在家种地,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现在懂得了经营之道,那就是用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我觉得,对待游客要像对待朋友一样。”老牛道出了心里话。 本报记者 吕桓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