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户外更需防暑
阅读提示:
连续几日创纪录的高温天气,让人们深刻体会到酷暑的难熬。而今天早上,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的来临,无疑更提醒人们,最热的时候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过后天气会变得更加狂暴,一年中最容易中暑的时期也正是此时。
7月23日大暑,天气最难熬时节来临
“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前几日连续出现的难熬高温天气,仿佛是为迎接今天做准备。今日,我们踏入“大暑”。今天早上5时41分,太阳到达黄经120°,二十四节气中“火气”最大的节气——大暑来临。
和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不过,从名字上已可看出,后者比前者更让人畏惧。作为热的代名词“暑”,根据程度不同,在我国古代被分成小暑、大暑、处暑。
其中,小暑比刚立夏时温度要高,随着日期推进,也会偶有极端高温天气出现;大暑在小暑基础上更进一层,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时期,同时这一时期由于降雨、蒸发缘故,空气中湿度较大,形成“桑拿天”现象,是一年中最酷热难熬的时期;处暑中的“处”字,有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暑天即将结束。
一个节气约15天,我国古代又把大暑分成“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形象地描述了其发展过程中动植物、天气的变化。
气温高暴雨多,天气“大起大落”特点明显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流传久远的谚语说明了“大暑”在夏天的地位。据《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30年统计,部分省区7月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上旬,而七八月之交正好是大暑过程中。所以说,大暑是名副其实的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省气象台专家表示,从我们省来说,过了大暑,持续高温天气会明显增多,同时大雨、暴雨等短时强对流天气出现也更为频繁和突然,天气“大起大落”的情况比较突出。
作为农业大省,不能忽略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尽管高温天气对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生长有利,但持续高温会造成旱死情况。近期我省已经有多地出现了干旱情况,建议农民朋友加大灌溉,缓解旱情。
另外,气象专家提醒,7月底到8月,强对流天气出没频次多,而且没有规律性,对交通影响较大。提醒大家出行时,提前关注天气变化。
温馨提醒:大暑“没病三分虚”补充水分最重要
大暑为何是一年中最易中暑的时节?医学专家介绍,这是因人体皮肤的温度要比体温低,约是32℃。当气温超过32℃后,空气就会对人体产生加热作用,人体就要出汗以维持正常的体温。但大暑里面,白天温度大多为35℃,甚至更高,这时如果在户外较长时间暴露,人体即使大量出汗也来不及散热,恶性循环下,人就会呼吸、脉搏加快,发生头昏眼花、恶心等症状。
正因如此,大暑养生跟小暑没太大区别,更需注意的是饮水问题。由于出汗,人体损失水分非常厉害,因此建议大家要定时补充水分。大暑期间,建议大家多食用丝瓜、茄子等当季蔬菜。日常饮食方面,应以清淡适量为好。同时,要有规律性地运动和午休。
小知识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其在农历上的具体日期每年并不固定。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大暑作为代表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并没有在全国形成较为统一的习俗,各地过节的方式都有强烈的地域特点。(记者 刘学增 实习生 张笑丹/文 记者 白周峰/摄)
(河南热线 小编)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