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3月6日电 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已经整整一年了。短短一年间,郑州航空港区核心区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现代航空经济新城振翅欲飞。
记者在郑州航空港区看到,6平方公里的郑州机场二期建设工地塔吊林立,数千台施工机械轰鸣,第二条4F级跑道和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站正在日夜兼程作业。而在更大范围内,多条生态水系改造、道路、绿地、居民安置小区、污水垃圾处理综合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工程同步推进,整个航空港区就像一个万马奔腾的大战场。
据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条4F级跑道2015年投入使用后,可停降全球最大的飞机。而按照规划,随着机场二期、三期建设推进,五条跑道全部投入运行,郑州机场年客运能力将超过7000万人次,货运能力将达5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届时,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将随着一架架飞机的起飞而圆梦腾飞。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承载着我国加速推进内地对外开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国务院批复的实验区五大战略定位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河南省、郑州市紧紧抓住航空港实验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全力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作为全国第一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提出要把实验区建成体制创新的示范区。河南省、郑州市政府简政放权,强化服务,赋予实验区省辖市一级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明确了26个领域266项具体事项,实验区可直通省直部门,大大提高了效率。
机场运力建设是实验区的基础,更是这座航空城未来发展的支点。 2013年郑州机场新开通国际、国内客货新航线53条,客货航线总数增至144条。目前已有23家客运航空公司、14家货运航空公司进驻实验区,开辟国内全货航线24条、国际货运航线19条,覆盖了除非洲、南美洲以外全球主要经济体。2013年,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增幅继续领跑全国大型机场,其中客运1200万人次,货运量25.6万吨,全部满负荷运行。
国际和国内航线互转,航空枢纽与原有的铁路枢纽、高铁枢纽、高速公路网相衔接联动的“铁、公、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在郑州雏形初具,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物流巨头“试水”。2013年以来,菜鸟、德国DHL、美国UPS等国内外40多家物流巨头纷纷抢滩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专属物流园。
大枢纽、大物流带动现代产业集聚的效应也已显现。继富士康“苹果”生产线之后,2013年,酷派、天语、创维等14家智能手机生产企业入驻郑州航空港区,一个“苹果”正在变成一个“果园”。2014年,郑州的智能手机产量可达1.5亿部。
与此同时,一批新型业态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悄然落户实验区,2013年实验区新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达1500多亿元,主要集中在物流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同样令人振奋的是,建设中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还是一座现代化的智慧生态城。按照规划,实验区415平方公里范围内,森林绿地、绿化面积将超过30%,生态水系、路旁绿色廊道、公园绿地等将为区域内200万居民和产业职工提供宜居环境。(记者罗辉、郭久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