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赞陪着宋成成玩玩具。李世强摄
在刘赞的支持下,宋喜中开始学习养殖。李世强 摄
一个6岁的孩子因眼睛受伤住院,一位创业成功的农民因矫正眼球在医院与孩子的父亲相遇。素不相识的他们,因孩子而结下不解情缘。33岁的刘赞是杞县官刘庄村的一个创业青年,他担负起与他无亲无故的一个困难家庭重担的善举,在杞县被传为佳话。
宋成成:左眼被戳伤 医院遇好人
9月中旬,中秋节临近,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而对于家住杞县宗店乡尹窑村6岁的宋成成一家来说,这个节日却没有欢笑。3年前,成成的母亲走失,留下他和哥哥与父亲相依为命。而父亲宋喜中是一个老实本分并且身患残疾的农民。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不幸的事情却又一次降临:宋成成在玩耍时被木棒戳伤了左眼。慌忙中的宋喜中没有多想,只是带成成到村诊所进行了简单的治疗。但几天之后,成成眼部的伤愈发严重,宋喜中便带着他到县城一家眼病医院看病。宋喜中带来的钱很快就花光了,要继续治疗还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贫困的家庭加上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老实巴交的宋喜中一下子没了主意,一个人蹲在医院的走廊放声大哭。此时,刚做完眼部矫正手术正在走廊休息的刘赞看到眼前的景象,禁不住上前询问。刘赞说:“我当时没多想,就拿出2000元钱递给他。”刘赞出院时,将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宋喜中。
刘赞:出资看眼疾 无私养孩子
国庆节期间,刘赞一家驾车到洛阳旅游。10月4日,刘赞的手机响了起来,来电号码却很陌生。
“兄弟,钱花完了,还欠医院不少医药费。”
刘赞经过短暂回忆,想起来是宋喜中,忙问:“孩子的眼能不能保住?”
“医生说来得晚了,现在只能保证不再感染,但眼是保不住了。”
刘赞用询问的眼神看了看坐在副驾驶的父亲。父亲说:“管不管你说了算。想管,你现在就连夜回家。不想管,你可以关机不理。”
“管。非亲非故,不到万不得已,这家人是不会向我求助的。”刘赞回答的同时,用坚定的眼神看向妻子。“你不用管我们,先回家吧!”刘赞的妻子说。
10月4日,刘赞连夜从洛阳赶回家。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几万元现金赶到医院,交上了宋成成拖欠的医药费。6天后,经过再次治疗,医院对宋成成受伤坏死的左眼进行了摘除手术。
摘除了眼球的宋成成左眼空空荡荡,而刘赞看在眼中,心里同样也觉得缺点什么。他和宋喜中商量,给孩子装一个义眼。可对于一贫如洗的宋喜中来说,给孩子看病没有钱,装义眼更是没希望。刘赞决定自己拿钱给成成装。成成装义眼的手术需要到郑州做。联系好医院,手术日期定在了11月7日。当日一早,刘赞带着筹集的5万元钱赶到了郑州。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成成也在术后几天平安度过了适应期。就在刘赞打算送他们回家时,宋成成问刘赞:“叔叔,我的这个新眼啥时候能看见东西?别人笑话我吗?”这个问题难住了刘赞。“我从小斜视,受尽别人的歧视。20多岁时身边的朋友都结婚了,我却因为眼睛娶不上媳妇。”刘赞说,“孩子问了我这个问题后,我就想抚养他长大,帮助矫正他的心里。”
从此,宋成成在刘赞家住了下来,并跟着刘赞的孩子一起报名上了幼儿园。
宋成成的生活、教育问题解决了,却也让刘赞一家陷入了村民议论的漩涡。村里开始出现谣言:刘赞在外生了孩子,现在还带到家里养了。但谣言终归是谣言,妻子、父母的理解让刘赞决定把成成留下抚养,成成也逐渐融入这个家庭。前不久,刘赞的妻子因车祸住进了医院,听到这一消息的成成坚持和刘赞一起到医院看望。同病房的人问成成:“床上躺着的是谁啊?”“我妈。”小成成不假思索地回答。孩子的懂事,让刘赞的妻子更加坚定了抚养成成的信念。
善人有善举全力帮他人
12月20日上午,大雾弥漫在杞县大地的上空久久没有散去,记者在宋喜中的带领下赶往宗店乡尹窑村。漫天的大雾加上路远,记者一行11时才到达目的地。换上义眼的宋成成也在离开家3个月后,第一次跟随父亲走进熟悉的堂屋。“家徒四壁”是所有走进这间屋子的人想到的词:一个即将散架的衣柜,一张桌子,两张缺了腿的木床上面空空荡荡。唯一能够使用的大床上散放着两条薄被子,门口两个盛放粮食的塑料囤里没有一粒粮食。而用掺了麦秆和泥糊的墙壁上,满是由于漏雨形成的泥印。宋喜中的大哥指着空空的粮囤说:“孩子出事之后,喜中将家中夏收的小麦、秋收的玉米全都卖了。”对于刘赞来说,眼前的景象他不是第一次见到了。前不久,他送宋喜中回家时看到这一切,当时就让宋喜中收拾几件能穿的换洗衣服,随他回家。“家里已经这样了,送老宋回家等于是让他挨饿。”
决定带回宋喜中,等于是带回来一个家庭。虽然对于一个小康家庭来说,吃饭时加几双筷子算不上什么,但两个家庭的孩子上学的费用是一项很大的支出。成成的哥哥虽然留在老家上学,但费用也由刘赞提供。经过仔细考虑,刘赞决定由自己提供场地和饲料让宋喜中学习养殖,并拿出2万多元买了12只已经怀有羊羔的品种羊。官刘庄村外的一片林地,是刘赞前几年承包下来的,现在已经成为宋喜中的养殖场。刘赞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自己能以微薄之力,帮助一个家庭渡过难关,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