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门峡市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断加大城市绿化资金投入的力度,近3年投入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的资金达到4.2亿元。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1.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资金2.94亿元,满足了城市各类绿地的正常养护,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提高城区宜居度。
不仅如此,三门峡市还以持续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活动为平台,全面推进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新建单位、居住区,通过实施“绿色图章制度”,将绿地率严格控制在30%以上。同时,对旧城区庭院、居住区因地制宜进行绿化改造,控制绿地率不低于25%,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园林单位和园林小区。
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29公顷,绿地面积1197公顷,公园绿地面积365.4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从2011年的41.8%、38.96%和12.28平方米增长到44.3%、39.9%和12.6平方米。
城外:生态林、民生林、景观林筑起绿色屏障
2013年8月20日至22日,我省林业专家曾先后深入该市甘山、玉皇山、亚武山、燕子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就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进行专门测定,瞬时最大值分别达到每立方厘米17400个、69700个、37200个、89201个,含量之高、浓度之大,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负氧离子标准浓度每立方厘米不低于1000至1500个”的清新空气标准,成为人民休闲度假的天然生态氧吧。
三门峡市林业和园林局负责人介绍,三门峡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78.70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3%。
这些天然生态氧吧,在极大地提升了三门峡百姓的生活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得到全市人民的细心呵护和大力建设。
二者和谐共存,惺惺相惜。
为了集聚绿色正能量,构建城区、近郊、镇村绿化交相辉映,水网、路网、林网绿化纵横交错,生态林、民生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造林绿化新格局,三门峡审时度势、因地制宜,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复绿、新地建绿等措施,着力抓植树造林、园林绿化、资源保护等工作。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坚持增绿与增收并重、造林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并行,紧紧抓住春季大好时机,强力推进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完成人工新造林47.51万亩(国家及省级造林26.93万亩,特色经济林20.58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22.76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
针对三门峡市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该市还坚持“生态优先、城郊一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环抱市区的大环境绿色屏障,城市大环境绿化面积达2230公顷,城郊一体化的大环境绿化初具规模,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大大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透视:生态建设与转型发展:“比翼双飞”
在三门峡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的背后,是强力推进转型发展的清晰思路。
2008年以来,三门峡市积极抢抓国务院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机遇,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坚持以“四大一高”引领经济转型,持续推进“一高两化”,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三门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三门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05亿元,是2008年的1.8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84亿元,是2008年的1.64倍;而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7.3%和69.95%。
以三门峡“四大一高”战略中大旅游建设为例,三门峡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三门峡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75.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98亿元;2012年游客总数1757.3万人次,总收入150.1亿元;2013年游客总数2054万人次,总收入176.46亿元;今年上半年总人数1325.1万人次,总收入113.6亿元。
旅游经济的逐年递增,生态建设功不可没。
转型发展的成就,良好生态的回赠,让三门峡收获更多的动力和信心:
2012年7月9日,在内蒙古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三门峡成功摘取了“国家森林城市”桂冠,继“国家园林城市”之后获得又一殊荣;
2012年10月11日,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挥毫泼墨题下“林随人走、树伴人长、花向人开”十二个大字,拉开全市新一轮林业园林发展的序幕;
2012年10月30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动员大会”隆重召开,市委书记杨树平、市长赵海燕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五年时间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动员令;
2013年,三门峡市林业和园林局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
今年,三门峡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提出把“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作为城市品牌打造,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为统领,围绕林业生态提升工程中心,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上稳步推进。
(河南热线 小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