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企业普遍为缺钱发愁的情况下,一些有钱的上市公司却为有钱无处投资而发愁,大举购买理财产品。
1月4日,双汇发展发布公告称,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于近期购买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发行的短期保本型理财产品,累计金额为15.8亿元。
记者了解到,2013年,沪深两市中,河南共有16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总金额近80亿元。
长城证券郑州营业部投资顾问周雪冰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大肆购买理财产品是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可以投资的项目或者现在上马的项目预期不太好。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去投资理财产品。
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
经济低落时期,现金流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些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被迫倒下。然而,某些上市公司却财大气粗地拿出闲钱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在记者查看上市公司公告中,双汇发展成为2013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出手最阔绰的上市公司,截至1月4日,双汇发展正在进行投资理财金额为15.8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3.46%。
据了解,双汇发展在其2013年3月24的董事会审议批准的投资理财额度上限23.47亿元人民币,数目之大可谓惊人。
不止双汇发展,大有能源也计划拿出不超过20亿元的人民币用来购买理财产品。
除了以上两家公司,2013年,明泰铝业、佰利联、恒星科技、中原内配、多氟多、郑煤机、四方达、好想你、三全食品、远东传动、森源电气、中航光电、一拖股份等均购买了数额庞大的理财产品。
周雪冰告诉记者:“预期收益率提高或许是吸引更多公司来参与的一个原因。”
“以前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就4个多点,而现在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差不多7个点,购买积极性自然高了很多。”一位上市公司董秘说。
水涨船高,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提升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无疑吸引上市公司大举购买理财产品的欲望。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7.5%之间,有部分高门槛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可以达到10%左右。随着上市公司的大量资金涌进理财产品市场,理财收益自然不是小数目。
从这些公司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看,借助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投资,这些公司的业绩确实有了好转迹象。
行业前景不明是主因
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都有相匹配的项目,包含着股民们的投资意愿,但是,上市公司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究竟合法吗?
“原来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是不能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但是现在放松了限制。”周雪冰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证监会2012年12月21日发布的指引公告里,放宽了募集资金的用途,允许闲置募集资金投资理财产品。
也就是说,在证监会的指引中,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
但这些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时间大多都在一年期内,最短的有15天。
一些公司,为了做好理财规划,可谓排场极大。
三全食品在2013年2月26日召开的董事会议上,针对每笔具体理财事项,专门设立了理财小组,由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人员组成,董事长任组长,总经理任副组长,公司财务部负责具体理财操作事项,并向理财小组报告工作。
对此,三全食品发布公告称,在保证流动性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有利于在控制风险前提下提高公司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公司自有资金收益,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而双汇发展也表示,其目的是为充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额外收益。选择低风险型投资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降低投资风险,不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还有一个原因,每家上市公司都有关联银行,大量购进关联银行的理财产品,无疑也是在给自己的关联银行“捧场”。
但周雪冰表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为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理财产品存在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理财产品不成立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管理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风险。
“一般而言,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对上市公司来说风险不大,除非是银行遇到兑付困境。”周雪冰说。
网友评论